癌症是全球第2大死亡原因,其发病数和死亡数逐年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未来20年中,全球癌症人数可能会增加60%[3]。
中国近年来癌症的发病人数也在逐步增多,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癌症是由于机体细胞失去正常调控后过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
这些过度增殖的细胞会侵犯周围组织,在肿瘤进展期会经由体内的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至身体的其他部分,从而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癌症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的体格检查很难发现异常。
然而,当肿瘤体积较大或发生侵袭和转移而出现症状时,大多已进入癌症晚期。
因此,癌症的治疗极为重要,要尽可能提高生存率。
01
质子治疗技术无可比拟
成各国优先发展的治疗高新技术
质子治疗是利用质子射线束杀伤肿瘤的一种大型放射治疗设备。
由于质子束有一个布拉格峰(Bragg),能量大、穿透力强,途经的正常组织损伤小,用高度精确的计算机技术控制可随意将布拉格峰调整到肿瘤区并释放大量能量。
质子治疗的这个独特的特性,使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可以得到保护,极大地减小了正常组织的损伤。
目前其他技术与之无可比拟,质子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和令人瞩目的肿瘤治疗高新技术[4]。
我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也在大力发展质子治疗的高端医疗装备技术,我国的质子治疗也迎来了崛起,逐渐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由于质子治疗在肿瘤和非肿瘤的治疗中,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有力支持。
进而,在1985年成立了国际性的质子治疗合作组(proton therapy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TCOG),进行世界范围内的质子课题合作研究。
02
国际质子治疗肿瘤
临床研究,成绩斐然
1.瑞士国家研究所:质子治疗眼肿瘤,90%患者可保留眼睛
Paul Scherrer研究所(PSI)是瑞士最大的国家研究所,其质子治疗中心在全球首屈一指。
2014年,PSI发布的一项质子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研究显示,接受质子治疗的43例眼部肿瘤患者的10年生存率高达93%。
截止2022年底,PSI治疗了7900例眼部肿瘤患者。
眼黑色素瘤过去的治疗方法是摘除眼球,患者痛苦至极。
质子治疗可使90%以上的患者保存眼球,5年局部控制率高达96%,治愈率超80%[4]。
2.美国MD安德森:质子治疗儿童肿瘤,5年生存率100%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2016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评估了质子治疗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的结果。
研究纳入了2006年到2009年间接受质子治疗的2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12岁。
中位随访时间达5.6年。
结果显示,质子治疗生殖细胞瘤患儿的5年总生存率为100%,局部控制率为89%。
3.韩国研究:质子治疗肝癌,70%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韩国三星医疗中心2021年在《The Korean Society of Radiation Oncology Journal》上发表了一项研究。
研究纳入了从2016年到2017年接受质子治疗的肝癌患者。
这些患者无法接受手术等常规疗法,因而选择质子治疗作为替代疗法。
78例患者完成治疗后接受了3个月的随访,其中约70%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18%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
研究者认为质子治疗的安全性是其极大的优势,在随访的3个月中,90%的患者肝脏状况良好。
03
PTCOG最新数据:年新增3.6万
35万人接受质子治疗
随着质子加速器的小型化、肿瘤定位追踪的精细化及质子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等进展,质子治疗正迅速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目前乃至未来肿瘤治疗的一大利器,已越来越多的在国内外市场普及。
目前全球范围内运行的质子治疗中心分布于中国、比利时、加拿大、南非、瑞典、瑞士、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地,
质子治疗在临床上已达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全球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据国际质子治疗合作组(PTCOG)今年的最新数据:
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41万患者接受了粒子放射治疗,其中近35万患者接受了质子治疗。
相较于2022年底接受质子治疗的31.2万例,年新增了3.8万!
这说明质子治疗不仅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在临床上也达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
相信在未来质子治疗定能惠及更多患者,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申太华.质子治疗系统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09):129-132.
[2]王孝娃,杜宁,王岚.pMBRT:先进质子放射治疗技术基础与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24,48(01):10-14.
[3]李纪宾,邹小农.全球癌症流行现状及环境致癌因素解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3,13(11)
:795-803.DOI:10.13421/j.cnki.hjwsxzz.2023.11.001.
[4]唐劲天,左焕琮.质子治疗肿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肿瘤杂志,2001,(01):7-10.